5月7日,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青年文创专项基金结合我分院副院长刘怡泓老师指导的包装设计课程,为15视传2班的学生们打造了精彩生动的一天。


专项基金秘书长杜燕华对此次藏传手工艺文创化课程高校计划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概述了西藏目前存在的传统手工艺受到冲击的现状后,她说:“我们希望用文创的力量带动传统手工业发展。”
期间,杜燕华女士阐述了专项基金会“美、力、赋、能”的方法论,同时也表达了基金会的愿景,即通过设计的力量,为记忆赋能,为产业赋能,让产业重新焕发新的力量。
中国香道的实践者、中国香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副主席许洺浩老师身体力行,用幽默的语言以及专业独到的知识诠释了这段话,为同学们带来了“藏香制作工艺”的讲座课题。

现场,许老师循循善诱,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给同学们讲解了中国香文化。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香文化萌芽于远古祭祀之礼,起始于春秋的配香之德。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香文化成型于秦汉的合香之贵。相传赵飞燕为了保持身材将麝香塞到肚脐,一生无子只为宠爱。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天空浓云密布又有薄雾笼罩,瑞脑香的烟雾从兽形的香炉上袅袅升起,香文化成熟于盛唐的用香之华。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香文化普及于两宋的燃香之广。
在这些优美缱绻的诗词中,同学们跟着许老师的脚步领略了一番从古至今的香的魅力。
《寻找香格里拉》的放映,让大家在更立体更直观的影视资料中感受了香文化的冲击与震撼。

在这堂别具一格的课上,欢声笑语不断,同学们在增加了香文化的知识储备后,更是将藏香文化融入包装设计的课程中,设计出具有新意的产品。
课后同学们与许老师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许老师说他因为宗教信仰选择了做这件事一做就是十多年。自从他接触到这个方面,他就发现了藏香文化的神秘与珍贵,他说:“这么好的东西没人去传承真的太可惜了啊!”

在研究与进一步了解藏香的过程中,他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西藏的香文化有一个误解,所以他觉得自己有这个义务去把他解释给大家听。
最后当谈及为什么要选择高校,选择艺术设计的专业来传播的时候,许老师笑着推了推眼镜,他说:“现在的世界是年轻人的啦,文化传播靠我们这些老头子不行了啰,传承需要一个产品和载体去传播。我门希望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去接触藏香,更好的把这颗文化果实传递下去。”
这次的包装设计课在融入藏香的魅力后,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创新动力,不仅启发了学生们的思维更是将督促他们设计出更优质更有创意的产品。
通讯员:章雨齐